第八章 异常处理
异常就是程序在运行时出现不正常情况,异常的由来是因为Java把出现的问题封装成了对象,换句话说Java中的错误也是以对象的方式呈现为java.lang.Throwable的各种子类实例。Java中所有错误都会被打包为对象,运用try、catch,可以在错误发生时显示友好的错误信息。使用try、catch: Java中所有错误都会被包装成对象,可以尝试(try)执行程序并捕捉(catch)代表错误的对象后做一些处理。使用了try、catch语法,JVM会尝试执行try区块中的程序代码,如果发生错误,执行程序会跳离错误发生点,然后比对catch括号中声明的类型,是否符合被抛出的错误对象类型,如果是就执行catch中的程序代码。异常继承架构:错误会被包装为对象,这些对象均可抛出,因此设计错误对象都继承自java.lang.Throwable类,Throwable定义了取得错误信息、堆栈追踪(Stack Trace)等方法,它有两个子类:java.lang.Error与java.lang.Exception。在此简述一下Error类与Exception类的区别,在Java中对于比较严重的问题,是通过Error类来进行描述的,而对于非严重的问题,则是通过Exception类来进行描述的。如果父类异常对象在子类异常前被捕捉,则catch子类异常对象的区块将永远不会被执行。catch括号中列出的异常不得有继承关系,否则会发生编译错误在多重方法调用下,异常发生点可能是在某个方法之中,若想得知异常发生的根源,以及多重方法调用下的堆栈传播,可以利用异常对象自动收集的堆栈追踪来取得相关信息,例如调用异常对象的printStackTrace()。要善用堆栈追踪,前提是程序代码中不可有私吞异常的行为断言是判定程序中的某个执行点必然是或不是某个状态,所以不能当作像if之类的判断式来使用,assert不应当作程序执行流程的一部分。如果程序撰写的流程中先return了,而且也有finally区块,那finally区块会先执行完后,再讲将值返回。尝试关闭资源语法:想要尝试自动关闭资源的对象,是撰写在try之后的括号中,如果无须catch处理任何异常,可以不用撰写,也不用撰写finally自行尝试关闭资源。inally区块:finally代码块定义一定会执行的代码,它通常用于关闭资源。对于异常的部分,如果没有做finally处理,那么这个程序是有缺陷的,每次调用完资源再把资源释放掉是必须的,否则对对方的运行压力会特别大。inally经常会与try、catch语法一起用。第九章 Collection与Map
收集对象的行为,像是新增对象的add()方法、移除对象的remove()方法等,都是定义在java.util.Collection中。既然可以收集对象,也要能逐一取得对象,这就是java.lang.Iterable定义的行为,它定义了iterator()方法返回java.lang.Iterable操作对象,可以让你逐一取得收集的对象。List接口中常用的类有:ArrayList和LinkedList,ArrayList的特点是线程不安全,但查询速度快,像排序时使用ArrayList便是利用了它速度快这一特点。LinkedList在操作List接口时,采用了链接结构,不会事先耗费内存,它的增删速度比较快。不论是List、Set或者是Queue,都会有个iterator()方法,增强式for循环可运用在数组上,还可运用在操作Iterable接口的对象上数组在内存中会是连续的线性空间,根据索引随机存取时速度快,如果操作上有这类需求时,像是排序,就可使用ArrayList,可得到较好的速度表现若收集的对象经常会有变动索引的情况,也许考虑链接方式操作的List会比较好,像是随时会有客户端登录或注销的客户端List,使用LinkedList会有比较好的效率。如果想取得Map所有键,可以调用Map的keySet()返回Set对象,如果想取得Map中所有的值,则可以使用values()返回Collection对象。如果想同时取得Map的键与值,可以使用entrySet()方法,这回返回一个Set对象,每个元素都是Map.Entry实例,可以调用getKey()取得键,调用getvalue()取得值。
教材中代码及运行结果截图:
教材第269页代码,按照书上的敲出来,显示错误:
后将:
改为:
运行结果正确:
代码托管截图: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20144303sys/p/53508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