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草根的坚持,背后的故事----张孝祥

it2022-05-25  68

之前对张孝祥了解的不多,现在依然不了解。不过看了这篇文章,忽然想起了《中国合伙人》里面的孟东青。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草根的坚持,创造了自己的光辉。

或许,人们看到的是传智的成功,是黑马训练营的光芒,但是,我相信,这后面的艰辛,只有当事人自己能懂。或许,经历了这些岁月,当事人自己也忘记了,但是,那些刻在时光里的岁月,唯有一颗坚韧的心的执拗带来的感动。

创业者的道路,注定坎坷,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而最后能脱颖而出的那个,是有智慧的英雄。

        岁月匆匆,持之以恒,他年今日,青梅煮酒。

        爱恨情仇,人非物是,异乡一儒,百炼成钢。

        志中有,命里无,年少剑指苍穹,我梦我求。

        人有竟,世无常,马革裹尸男儿志,对月空成殇。

 

转自    http://news.cnblogs.com/n/127515/

【追忆张孝祥】 郭新明:一辈子的朋友

导读:郭新明是张孝祥老师最好的朋友,本文是郭新明得知消息后,在 2012 年 1 月 2 日于美国芝加哥家中发来的纪念文章。  网上曾经看到过一次“超过两条就是一辈子朋友”的帖子,我笑笑就过了——“睡在过同一张床;穿过一样的衣服;互穿过对方的衣服;自己逛自己的,买回来的东西竟然一样;一起哭过、笑过;一起吃饭、喝酒、唱歌;一起出去旅游;一到节假日,一定会出去庆祝、玩;彼此羡慕对方;互相认识至少五年;都喜欢拿对方开玩笑;家里人都知道他的名字;遇到困难,总是互帮互助;吵过嘴,干过仗,但依然很铁;难受伤心的时候第一个想和对方倾诉;一个眼神或一个小举动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有朋友才会这样说。”  直到看到 挂出张孝祥去世的消息,我才在疑惑诧异和悲痛中独自体会失去一辈子朋友的痛苦。——不,这俩个大老爷们恐怕要是  (5*一)辈子的朋友。(如果你看不懂这一句,是因为你这个门外汉还没有跟张孝祥学习编程)  (一)  99年的时候,我还在北京的一家通信技术公司工作,正在需要人手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要找 Web 邮件系统,碰巧看到了张孝祥的简历。我发现他曾经做过传呼机系统,我就近水楼台先得月,直奔二里庄去拦截这个人力资源了。  多年之后,我们提起了这段相遇的故事——  他说,当时觉得好激动,一个公司的老总居然骑自行车来三顾茅庐。  我说,你上当了,我当时只会骑自行车,开车是到美国之后才学的。  我说,我是搞通信的,深知要有专业功底才能做好电信级的软件。  他说,你上当了,我大学是学机械的。  我们一来一回被阴错阳差的扯平了。  (二)  我们虽然是通信技术公司,但是更多的还是基于电信系统的多媒体远程教育应用。  当时公司在清华创业园,有不少清华来的博士生、硕士生。虽然其中一些人都不是搞 IT 专业的学生,但是对软件开发都是热情高涨。  张孝祥是公司的创始人了,有很多的时间和大家亦师亦友的交流编程。  他说他大约是从那时候起萌发了搞大众编程教育的念头。“IT 技术是今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着这里的学生有如此好的学习条件,如果让更多的人都能学上编程该多好。我们做的就是多媒体远程教育,何不就此借机涉足 IT 培训行业?”  经过了一番精心筹划了,培训中心就做起来了。等后来,我去拜访客户,他在搞技术培训;我去谈融资合作,他在搞技术培训;别的项目成功,他和我们一起快乐,然后还在搞技术培训;别的项目失败,他和我们一起默然,他还在搞技术培训;  我们的培训中心成了最有特色的一个分支。虽然启动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部门,我总是看到孝祥的脸上有创业的自豪和快乐。  我从众多的照片中找出了这张最开心的时刻:  (三)  比尔·盖茨的自传,不会提到微软的第一个 IBM 订单之前,盖茨的妈妈和 IBM 的董事会主席在一起共事。如果让张孝祥写自传,还是免了吧。嗯,还是免了吧——因为他没有李刚一样的爹爹、比尔·盖茨一样的妈。  每次他提起从前那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里面哩哩啦啦的烂事,都被我赶快憋回去——  “你可千万别讲你从前那些斑斑劣迹,那会毁了我们老师的英雄形象,吓得客户都不敢来报名了。”我后来也不完全知道他那么多的“劣迹”,以至于今天要靠读他的博客去了解这个曾经的反面典型。  我们一起打拼的日子,我看到的是他的不是聪明,不是热情高涨,而是困难袭来的时候的坚韧,我喜欢这样的伙伴。  我想告诉那些进入 IT 行业的朋友一些在课堂上没有听到过的张孝祥的故事:  他去大学刷浆糊贴讲座广告;  他去街上发小传单;  他还給客户送订购的图书;  他被城管抓住后“行贿”得以逃脱;  他应对前来培训中心勒索的小混混;  他在培训中心大楼火险警报后和消防队打好久的交道;  这一切是如此的真实,真实的就和你我一样平常,而平常人所缺乏的,是他那样的梦想、执著和踏实。  (四)  2003年底,培训行业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  孝祥说想好好思考一下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也决定做一个转型,到美国去和妻子团聚,然后是准备办理护照签证这些手续。后来我还因为从前的工作经历被疑似敏感,让被大使馆审查了好几个月。  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培训中心的两个老股东,躲回了清河的老巢。我们聊天,谈理想,谈人生,一起写书、作课件、录视频,而孝祥太太就替我们跑腿去邮局发货。工作之余,孝祥的爱好是打乒乓球,我也就自然而然陪着在附近的一个地下室的活动中心锻炼了,“为千万人少走弯路而著书、为中华软件之崛起而讲课”的理想,就是在那一段无拘无束的日子里成形的。  当然,我们还要搞“公款”吃喝。我特意翻看了看当年的财务报表,我和孝祥两口子一个月累计吃了大概 800 元的午餐。2004年的春节,小区北门口的湘菜馆开张了,我们还犒劳了家属一顿。  我因为要出国,所以变卖了自己的大部分家当。我每天要从清华那边骑车去清河,于是孝祥家的女式的自行车被我征用了。当然,条件是有时候我得骑车去邮局发送学生订购的图书和光盘。第一天去清河邮局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问我,你妹妹怎么不来了?原来他看孝祥太太和我长得很像,以为我是她哥哥了。后来还有一次其他人看到我们两家人在一起的照片,又把我当成了孝祥的大舅子。  (五)  2004年初夏,我离开中国之前,孝祥说真的好想留住你一起打拼。就算你远在美国,我们还得是朋友。  所以我们会在网上聊天,还是谈理想、谈人生,谈企业规划;我少了那份从前一起每天都写书作课件的琐碎,而他还在继续写书讲课,朝着目标一步一步的努力。  他还批评我从前思路大方向很好,但是太超前,所以行业的先锋就很容易成为行业的烈士,而成果就留给了后面来的人。  当然,他批评完了我还不忘记继续占我的便宜,连女儿的中文课表都要让我翻译成地道的英文,而且其中还有一门课叫“思品”。  我和孝祥说,我相信他会有新的伙伴和团队,会比我更好,他说他仍然是会惦记着我。他说到做到了,当我在美国看到孝祥去世的消息,打电话回去向好几个人问起的时候,接电话的每一个人都说,我知道你,孝祥常常提起你。  (六)  我走的时候,美其名留下 12 个字的锦囊妙计“敌无我有、敌有我精、敌精我贱”。其实我自己的事情都还是一塌糊涂,可孝祥就这样做了。  2005年,孝祥告诉我说传智播客培训走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2008年的时候,孝祥又告诉我有了投资,作了很多精品的教程。  2010年的时候,他说有个新主意,“不花钱先培训业后后再付费”的“贱”招。我说美国这里也有这样的方式,是依靠强大的社会信用体系和财富作后盾。他说没问题。  2010年底,我回到北京,特意去培训中心走了一圈,看到了好多激情洋溢的新面孔,就如同当年自己迈入 IT 行业时那渴望的眼神。我觉得孝祥的梦想在一步一步的实现。  我说我在逐渐转行了,我没有在美国继续搞 IT,而是在美国作数学老师,还在慈善组织做事。  我说,我其实正在向你学习,就因为看到了你从无到有作过的一切,我也正在筹备写本围棋的书。我会把围棋和美国的数学教学大纲结合起来,也算普及围棋文化,就像你在中国普及软件开发。  孝祥说那我支持你一下吧,于是和太太一起开着车,七拐八拐送我到一个淘宝网店店长家里。最后让我挑了一副新榧木的棋墩和缅甸花梨木的棋罐,还说以后让女儿也学一学围棋,还说下次全家来美国旅游要来我们家。那一次分手,一切都没有了。  (七)  一个门外汉,一个中学生,学 IT、搞编程,不是不可能。  IT 领域不是高不可攀,和其他行业也没有区别,和做人也没有区别。  孝祥的“为千万人少走弯路而著书、为中华软件之崛起而讲课”,就是在证明这一个梦想。  所以,你不妨看看他著过的书,听听他讲过的课,再和孝祥感动过的同事同行聊聊天,再和培训中心的毕业学生谈谈话,你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要我说,孝祥不是神,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但他的理想和兢兢业业的努力,让他不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他最后还用自己生命告诉你,搞开发也要好好保重身体。难道,还能找到比这些更好的建议么?  (八)  在美国,新年的第一天都要许愿,叫做 New Year's Resolution。我想上帝想在 2012 年学 Java 了,所以在 2011 年的最后一天把孝祥叫去了。  我说:“孝祥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呢。”  上帝说:“我喜欢他的梦想。”  在遥远的天家,那个 5 辈子修来的朋友,你还安好么?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bruceJ/p/3854776.html

相关资源:张孝祥-7K月薪_交通灯管理系统_源代码与PPT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