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 Framework--06 用户关键字User Keyword

it2024-08-21  27

转自:http://blog.csdn.net/tulituqi/article/details/7906130

 

在我们做自动化案例的时候,用的最多的主要是用户关键字。说到关键字,大体上可以分为测试库关键字(或叫系统关键字)和用户关键字,前者一般都是通过加载Library得到的,而用户关键字一般都是通过加载Resouce得到的。

以之前的这个case为例:

图中的Import Variables和log都是测试库关键字,而搜索测试这个就是用户关键字,只要RIDE的版本高一些,就能看出他们的颜色是有区别的。

 

接下来,我们新建一个案例,并针对用户关键字的用法进行介绍。

1、先新建一个用户关键字,不用带arguments。

在Setting下面的这些呢,Documentation就不多说了。主要看下面4个设置,其实前面的文章里也简单介绍过,这里再说一下。

Arguments: 设置传入参数

Teardown: 设置完成时的动作,比如写上Close All Browsers,表示在这个用户关键字执行完成之后会执行什么关键字。

Timeout: 设置超时时间,如写上1min,表示1分钟超时,如果这个关键字执行超过1分钟则认为失败。

Return Value: 设置返回值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用户关键字就像一个函数一样,有传入参数Arguments,有返回值Return Value,而且还可以用Teardown作为函数完成后的清理动作。

所以我们也要像函数一样来使用User Keyword。

 

2、传入参数Arguments

前面在做案例分层的时候其实已经用到了一些参数设置了,可以看看前面2篇文章。这里提一下多参数及可选参数的设置。

 

    0)变量类型

顺带提一下变量的类型,RF里的变量分两种,一种是Scalar,可以理解为单值变量,一种是List Variable,list型变量,或者可以理解为数组变量。Scalar型变量用$符号开头,List型变量用@符号开头。这里只是简单介绍,后面会专门写一篇两种变量关系的。

 

    1)必填参数

给我们的关键字先添加4个参数,参数之间使用 |  进行分隔。(如果想在默认值里使用 | 作为一个值而不是分隔符,那么就要使用 \| 来表示|的值。

 

如果是这样添加参数呢,表示这些参数都是必填的,我们建一个case3,并调用关键字测试看一下,这里的关键字测试后面的4个格子都是红色,提示参数必填。

 

    2)选填参数

假设我们想把其中第2个参数设成选填参数,选填参数就是给参数加上默认值,默认值使用 =  加上值,如果想默认为空,只写等号就行了。

(默认值的意思不需要细讲了哈,就是如果你在调用这个关键字的时候,如果不给这个选填参数传值,那么就使用默认值作为参数的值)

如果我们直接这样加的话,点击OK就会报错。意思是说必填参数不允许在选填参数后面。

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参数设置成了选填参数,那么他后面的参数都必须是选填参数,不能是必填参数。

在我们这里就是第2个参数如果要可选,要么把3、4参数也都设置上默认值,要么就把第2个参数调整到最后去。我先调整成下面这样,就不会报错了。

 

    3)List变量参数

List变量也是可以作为参数,但是List变量只能放在最后一位。如果放在前面,就会报错。

我把arg4改成了@{arg4}这样的List变量,保存时就会提示List变量只能作为最后一个参数。

为啥只能是最后一个呢?从英文的角度看是the last argument,没有s。。。。

如果一定要试试最后2个都放list变量呢,也是会报错的。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List变量本来来说,他是一个可变的,即List的成员数量不确定。而List作为参数的话,有几个成员就是相当于几个单值参数,他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种参数个数可变的方式。那么既然可变,如果放在前面的话(见第一个例子的图),他就没法确定传入的参数到底哪些是给arg4的,哪个是给arg2的了;同理,如果放2个List也是不行的(见第二个例子的图),因为也是无法区分传入的参数到底哪些是给arg4,哪些是给arg2。

而且2个可变和1个可变没什么差别滴,所以最终限定是只能有1个List参数,并且必须放在最后。

 

注意一下:变量名和等号间不能有空格,如果有空格系统会报参数语法错误。

 

最后看一下List参数的实例,其他几种实例应该没什么复杂的,大家自己练习一下即可。

为了看的方便,我把参数数量减少点,只放2个参数,${arg1} | @{arg2},然后用了个Fail,目的是想把值打印在运行界面上。

 

然后我们在case3里给他传几个值。

我特意把关键字的说明也截图下来,大家可以看到agr2前面有个*,表示他可以接受任意个参数,Python里其实也是这样处理多参数的。

运行一下案例,看一下打印出来的内容。

 

继续介绍User Keyword里面的Teardown和Return Value的内容

 

3、Teardown测试完成回收清理

如果有用过Junit的朋友应该记得Junit的案例一般都是有一个Setup、一个Test、一个Teardown的,同样我们的TestCase也是有这2个的,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case的Setting。

那么这个User Keyword的Teardown,作用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是Case的Teardown,那么是案例结束的时候做回收清理;而User Keyword的Teardown就是用在调用User Keyword完成之后才会做的数据回收清理。

当然,用于什么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求自己调整,并不一定是数据回收清理,是系统关键字或者用户关键字都可以。总之可以理解为关键字完成后还要调一个关键字。参数要用 | 分隔。

我这里改造一下上一篇写的关键字测试,以便于演示Teardown的作用。

改完的效果是先把arg1的值赋给temp,然后把arg2的列表第三项值赋给arg1(这里算个小bug,如果传的参数少于3个就会报错了,这里只是演示,请忽略),然后log打印出arg1和arg2的值。

在Teardown这里我使用了Set Suite Variable方法,把temp的值覆盖arg1,并把arg1设为Suite级别的变量,然后我再case3里调用完关键字测试后又用log打印出arg1的值。(也可以用Set Global Variable,如果不用这2个的话,在case3里是找不到arg1这个变量的)

 

接着我们执行一下案例,看看报告。

如上面所说,首先把arg1的值111赋给了temp,然后又把arg2的第3个值444赋给了arg1,最后再把temp的值赋给arg1。

我这个就算是一种清理吧,让参数的值在关键字内部发生变化,在Teardown的时候把他的值恢复回来。

 

Teardown这里只能写一行语句,如果你要执行多行语句的话,那最好是再专门写一个关键字,然后在Teardown这里调用这个新增的关键字。

 

4、Return Value返回值

这个应该不用怎么解释了,只是说说用法,因为我们传入参数的时候可以用单值变量,也可以用List变量,那么在Return Value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单值变量和List变量的。

下面分别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吧。

 

    1)单个单值变量返回

我把arg1放到Return Value里了,因为我挺想看看是先Return还是先Teardown,不过我觉得应该还是先Return,顺便验证一下。

在case3里,我们用一个变量arg5获取这个返回值,然后打印出来。其他的代码都不动。

运行之后,我们看一下日志打印的效果。

看来还是我猜错了,是在Teardown之后才Return的,大家可以看到我标记的地方,是先执行了给arg1赋值111,然后又把这个arg1返回给了arg5,所以arg5的值也是111。我本来还以为应该是444的,所以这里大家也要注意一下。

 

这种单个单值变量返回的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后面几种稍微少见一些,但是也比较有用处。

 

    2)多个单值变量返回

在设置返回值的时候可能大家已经看到了,这里是支持多个变量返回的,也是用 | 分隔的。

      2.1)这里我们继续改造,再增加一个变量的值返回。

 

同样的,我们在case3那里也要做一下相应的修改,当然不修改也可以,这里就会比较自由了。我们先看看不改的。图和上面的case3一样,我们直接看执行的结果。

虽然我们用的是${arg5},但是因为返回了2个值,他自动的转换成了list(这也是下一篇我们会讲的变量互换)。

 

      2.2)那么可能有人觉得这里返回的是list,我们最好用list变量来接收,那么我们把第一个${arg5}改成@{arg5},再运行一下,看看结果

差别基本不大,只是在与${arg5}和@{arg5}的显示不同。

 

      2.3)那么还有一个方式,因为我们知道有2个返回值,所以可以用2个变量来获取值。

接着运行一下,看看日志

这样可以直接使用对应的变量了。

 

上面的3种方式前两种差不多一样,第三种是最好能知道返回值的个数,这样可以一一对应,如果不一样怎么办呢?

A:返回值个数大于取值变量个数。

实际上在2.1里已经有了一个类似的,${arg5}会自动转为list。这是只有一个取值的变量,那么我们试试多个的。

在case3里还是用2个变量取值,运行一下看看结果。

他会先把第一个值给了arg5,然后把后面的值给了arg6,于是arg6变成了list变量。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多个取值变量的个数少于返回值的个数,他会先把前面的值一一对应的给前面的取值变量赋值,这些变量仍然是单值变量,而最后一个变量会转成list变量接收剩下的值。

 

B:返回值个数小于取值变量个数。

我们把return value改成只有一个${arg1},然后运行一下,看看结果。

这种就会报错了,因为只传回来一个值,而这里期待的是多个值,list-like的像list的变量。

 

因此,知道返回值的个数比较重要,如果不确定返回值的个数,如同接下来的那种情况,最好使用list变量或单个变量来取值,避免出现返回值个数少于取值变量个数的情况。

 

    3)list变量返回

因为list变量本身就是不确定有多少个成员,所以对于这种返回值,最好使用list变量或单个变量来取值(即2.1和2.2的用法)。那么返回值里返回1个list还是多个list都无所谓了,因为他还会组装成一个大的list。

稍微改造一个复杂的:

返回值里我们放了一个list变量加上一个单值变量再加上一个list变量,而在case3里的取值就用1个变量就可以了。

最后运行一下,查看结果。


***微信扫一扫,关注“python测试开发圈”,了解更多测试教程!***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uanfuchang/p/40517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