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activity.this跟getApplicationContext的区别

it2024-11-02  14

转载: http://www.myexception.cn/android/1968332.html

android中activity.this和getApplicationContext的区别

在android中常常会遇到与context有关的内容

浅论一下context : 在语句 AlertDialog.Builder builder = new AlertDialog.Builder(this); 中,要求传递的 参数就是一个context,在这里我们传入的是this,那么这个this究竟指的是什么东东呢? 这里的this指的是Activity.this,是这个语句所在的Activity的this,是这个Activity 的上下文。网上有很多朋友在这里传入this.getApplicationContext(),这是不对的。 AlertDialog对象是依赖于一个View的,而View是和一个Activity对应的。 于是,这里涉及到一个生命周期的问题,this.getApplicationContext()取的是这个应 用程序的Context,Activity.this取的是这个Activity的Context,这两者的生命周期是不同 的,前者的生命周期是整个应用,后者的生命周期只是它所在的Activity。而AlertDialog应 该是属于一个Activity的,在Activity销毁的时候它也就销毁了,不会再存在;但是,如果传 入this.getApplicationContext(),就表示它的生命周期是整个应用程序,这显然超过了它 的生命周期了,而且不能判定这个dialog属于哪一个activity(AlertDialog属于Activity的一部分),所以程序会报错,"anndroid.view.WindowManager$BadTokenException:unable to add window - -token null is not for an application"提示不能添加窗口。 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能使用Activity的this。

 

下面介绍一下两者的区别

(1)对于getApplicationContext,我们可以假定它是一个父类,它属于整个应用程序共有,Activity.this可以假定为其的一个子类,该子类包含了一些特定的引用。所以,一般可以用getApplicationContext的地方都可以用特定的Activity.this代替。

(2)在生命周期上,通过getApplicationContext得到的上下文对象们只要当前的应用程序还存在,那么该对象就会一直存在,对于Activity.this上下文来说,只要当前的activity执行了onDestory方法,这个上下文对象就会一起被系统收回。

(3)在应用场景上,如果我们通过一个上下文对象来执行某个动作,且希望一直处于活跃状态,那么应该用getApplicationContext来获取上下文,如数据库的操作。此时,如果采用Activity.this,那么当前Activity调用onDestory方法时,数据库就会关闭,应用程序会产生错误。

 

 

getApplicationContext() 返回应用的上下文,生命周期是整个应用,应用摧毁它才摧毁Activity.this的context 返回当前activity的上下文,属于activity ,activity 摧毁他就摧毁

getBaseContext()  返回由构造函数指定或setBaseContext()设置的上下文

 

总结:

1.dialog dialog依附于activity存在,所以直接用XXXActivity.this就好,当activity消失的时候dialog也就销毁了2.activity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直接使用XXXActivity.this,返回的是当前的activity实例,当前activity销毁时,一起销毁3.service,broadcastReceiver两者都可以总结:和UI操作相关的不建议使用getApplicationContext(),一般都使用和activity相关的context,其余的操作,看具体情况,根据存在的生命周期的长度作出选择

如果是UI控件需要使用Activity作为Context对象,但是默认的Toast实际上使用ApplicationContext也可以实际上,只要把握住一点,凡是跟UI相关的,都应该使用Activity做为Context来处理可以看到Activity、Service、Application都是Context的子类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Z2015/p/68840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