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七)IO系统

it2025-01-19  20

第七章 IO系统

7.1 IO系统基本概念

IO设备编址方式 (1)统一编址 : 和主存统一编址 (2)不统一编址 : 有专门的IO指令

设备选址 用设备选择电路识别是否被选中

传送方式:串行和并行

联络方式: (1)立即响应 (2)异步工作采用应答信号        并行:        串行:想象网络传输的包 (3)同步工作采用同步时标

IO设备与主机的连接方式 (1)辐射式连接:每台设备都有一套控制线和一组信号线。不便于增删设备         (2)总线连接:便于增删设备

IO设备分类 (1)人机交互设备:键盘鼠标 (2)计算机信息存储设备:磁盘光盘 (3)机机通信设备:网络传输

7.2 CPU对IO设备的控制

程序查询方式 (1)由软件控制查询IO设备的状态,只要设备没准备好,CPU就会意志询问状态 (2)每次只能传输一个字,继续传输CPU就要走下一个IO询问 (3)踏步等待,串行传输,大量浪费CPU时间

程序中断方式 (1)CPU只发出IO请求,启动设备,然后继续执行其他工作。IO设备传输数据到缓冲寄存器中,存满则对CPU发出中断请求,请求把数据传输到CPU. (2)IO操作和CPU的其他工作是并行进行的。没有踏步等待,IO传输开始会中断现行程序 (3)中断服务程序,解决中断酸发生的问题。(保留中断前程序执行的现场,回复中断后程序执行的现场) (4)引起中断的方式        人为设置的中断:转管指令        程序性故障:溢出,操作码不能识别        硬件故障        I/O设备        外部事件用键盘中断现行程序 (5)中断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各中断源如何向CPU提出中断请求        各中断源同时提出中断请求怎么办        CPU什么条件,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响应中断        如何保护现场        如何寻找入口地址        如何恢复现场,如何返回         处理中断的过程又出现新的中断怎么办? (6)中断响应的条件        中断源提出中断请求        中断未被屏蔽        中断源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CPU允许中断        一条指令执行完毕        没有更高级的中断服务程序正在执行 (7)中断请求标记和中断判优逻辑      中断请求标记:INTR。INTR是一个中断请求标记触发器,多个INTR触发器组成一个中断请求寄存器。:                (a)硬件实现排队器(进行中断判优)               分散在各个中断源的接口电路中,形成链式排队器                       (b)软件实现:按照优先级的顺序一次查询这些设备是否有请求 (8)中断服务程序的寻址        硬件向量法:               把上面排队器的输出接入到乡里那个地址形成部件,输出一个主存地址。这个地址上的内容是提前服务程序               排队器的输出又称”向量地址“,向量地址形成部件输出的物理地址又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8)中断处理过程:      (a)执行中断隐指令:                硬件关中断:                 保存断点:保存当前程序断点PC.到特定地址(0号地址),断点进栈                寻找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向量地址->PC(硬件向量法)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M -> PC (软件查询法)      (b)转入中断服务程序:               保护现场:保护CPU的主要状态,PCB保存等。通用寄存器入栈保存               开中断:为了响应其它优先级更高的中断请求。另外在小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后,再次响应               中断处理。               结尾部分:关中断,以防止在恢复现场的过程中被新的中断打断。                                 恢复现场                                 开放中断                                 中断返回 【注】:保护现场和恢复现场只是一半指令的叠加,例如PC值入栈等操作。这些操作计算并不能意识到是他个数的操作,所以要先关闭中断,在进行保存和回复操作. (9)中断屏蔽技术      (a)多重中断的概念: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时候,该程序被优先级更高的中断请求中断。前提是先开中断      (b)屏蔽技术 :           I. 中断的优先级是硬件电路实现的,所谓屏蔽,就是在每个电路上,加上mask掩码电路。           ii. 通过设置mask掩码电路的值,和原中断优先级的判断进行与操作,来对中断进行屏蔽。           iii. (因此,mask值为1不进行屏蔽,为0进行屏蔽)           V. 中断屏蔽字的编码:把所有中断操作列出01序列,优先级高的位设置为0。

eg:中断屏蔽字为A:1111,B:0100,C:0110,D:0111。中断优先级为:ADCB(0的个数依次增多)

DMA方式: (1)概念:      (a)在数据准备阶段,CPU与外设并行工作。数据传输阶段,DMA方式在外设和主存之间开辟一条”直接数据通道“,数据不再经CPU转存      (b)DMA是纯硬件方式进行成组信息传送的IO方式      (c)因为数据不再经CPU转存,所以也就不会有CPU保护恢复现场的操作,因此,DMA也称数据直接存储 (2)总线征用方式:因为CPU和DMA控制器都能向总线传输数据,所以会导致总线冲突      (a)停止CPU访问主存      (b)DMA与CPU交替访问主存      (c)周期挪用 (3)DMA传送过程      (a)预处理:由CPU完成一些准备工作。测试IO设备状态,启动设备等。当IO设备准备好发生的数据或接受的数据后,设备向DMA控制器发送DMA请求,然后DMA控制器向CPU发送总线请求      (b)数据传送:完全有DMA控制器协调主存和外设进行传输数据      (c)后处理:当数据传输完毕,DMA控制器向CPU发送中断请求,CPU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校验传输数据是否准确,是否需要继续传输其他块等 【注】:DMA方式,只有预处理和后处理需要CPU进行干预。      DMA和CPU同时向主存写入数据时,DMA优先级高于CPU。先让DMA写入数据      不竞争的情况下,CPU在执行完指令后,会空出一个存储周期,用于DMA中断

7.3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 (1)键盘:将此键翻译成ASCII码(编码键盘)

输出设备 (1)显示器:               分辨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个数               灰度级:像素点的亮暗差别(黑白)颜色。每个像素对应的舒心存储器的位数               刷新:反复不断的扫面整个屏幕               刷新存储器:容量 = 分辨率*灰度级

外存储器:硬盘 (1)按序存储,不能随机存储 (2)存储密度:        道密度: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数。单位是道/英寸        位密度: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字节数。单位是位/英寸        面密度:位密度和道密度的乘积,单位是位/平方英寸         (3)磁盘总的平均存取时间\[T_a = T_s + \frac{1}{2r} + \frac{b}{rN}\]        存取时间\(T_a\):存取时间是指从发出读写命令后,磁头从某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新的记录位置,到开始从盘面读出或写入信息加上传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平均找道时间\(T_s\):将磁头移动到所要求的磁道上所需的时间(磁臂移动到哪个同心圆)        平均等待时间\(\frac{1}{2r}\):在同心圆上,移动到哪个圆弧段。(用磁盘旋转一周所需时间的一半)        数据传输时间\(\frac{b}{rN}\):磁盘存储器在单位时间内向主机传送的字节数。                                    设磁盘转速为r转/秒,每条磁道容量为N个字节,数据传输率为\(D_r = rN\)字节/秒

7.4 IO接口

IO接口又称作IO控制器,是主机和外设之间的交接面。用来实现主机和外设质检的信息交互。主机和外设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速度具有很大差异,接口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差异而出现的

IO接口的功能 (1)实现主机和外设的通信联络控制 (2)进行地址译码和设备选择:把CPU传来的地址号转换为制定设备 (3)实现数据缓冲 (4)电平信号转换:外社和主机的电平信号不同,要通过转换 (5)传送控制命令和状态信息:接收CPU传来的启动设备命令,和向CPU传递设备准备就绪信号

接口的逻辑电路 (1)CPU同外设之间的信息传送实质是对接口中某些寄存器(端口)进行读写。eg:传送数据就是对DBR读写 (2)内部接口:与系统总线相连,实质上是与内存,CPU相连。数据传输方式只能是并行传输          外部接口:外部接口通过接口电缆和外设相连,外部接口的数据传输方式是串行传输。          因此,接口要有串并转换功能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oonlord/p/5938034.html

相关资源:数据结构—成绩单生成器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