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截至2021年02月28日,官网iso安装镜像已经提供有脚本安装方式。当下谨以命令行安装方式做记录,共同学习。 主要知识来源于archwiki 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Installation_guide
A.目标
使用普通用户登录联网命令行汉化系统界面汉化中文输入
B.准备(理论上来讲并非需要严格如下)
设备需网线联网适用intel 64位CPUVirtualBox虚拟(部分CPU不支持虚拟机)镜像版本不晚于archlinux-2021.02.01-x86_64.iso
C.安装
Ⅰ.基本安装环境设置
1)判断是否联网
# ping archlinux.org
2)校准时间
1>查看当前时间服务状态
# timedatectl status
2>设置时间同步(Shanghai)
# timedatectl set-timezone "Asia/Shanghai"
Ⅱ.准备磁盘
1)查看当前可识别磁盘
# lsblk -l
2)磁盘分区
1>分区方案
挂载点分区分区类型文件系统尺寸备注
/mnt/boot or /mnt/efi/dev/sda1EFI系统分区F32不少于256MSWAP/dev/sda2swap16384M交换分区等于内存即可,无需过大/mnt/root/dev/sda3/ 根目录ext4所有剩余大小根分区
2>使用parted工具
1-使磁盘对齐
parted -a optimal /dev/sda
2-格式化并设置磁盘格式为gpt
(parted) mklabel gpt
3-设置使用分割单位为MB
(parted) unit mib
3)设置分区
1>设置第一个分区 EFI系统分区
(parted) mkpart EFI fat32 1 513
(parted) set 1 esp on
2>设置第二个分区 交换分区
(parted) mkpart SWAP 513 16897
3>设置第三个分区 根分区
(parted) mkpart ROOT 16897 -1
4>查看分割后磁盘状态
(parted) print
5>退出parted工具
(parted) quit
6>update /etc/fstab
# source /etc/fstab
4)对分区设置文件系统并格式化分区
1>EFI系统分区
# mkfs.fat -F32 /dev/sda1
2>交换分区
# mkswap /dev/sda2
3>根分区
# mkfs.ext4 /dev/sda3
5)挂载设置好后的分区
1>挂载 EFI 系统分区
# mount /dev/sda1 /mnt
2>激活交换分区
# swapon /dev/sda2
3>挂载 / 根分区
# mount /dev/sda3 /mnt
Ⅲ.安装基础系统
1)选择镜像服务器
Tip: 1.生成镜像文件: https://archlinux.org/mirrorlist/ 2.编辑文件[地理位置最近的镜像放到列表最前],清华源即可 如: Server = http://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rchlinux/
r
e
p
o
/
o
s
/
repo/os/
repo/os/arch Server =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archlinux/
r
e
p
o
/
o
s
/
repo/os/
repo/os/arch
# vim /etc/pacman.d/mirrorlist
2)使用 pacstrap 安装基础包
# pacstrap /mnt base linux linux-firmware
Ⅳ.配置系统文件
1)生成fstab文件
#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Ⅴ.change root 到新安装的系统
1)切换准备
1>切换命令
# arch-chroot /mnt
2>下载vim
# pacman -S vim
2)设置时区
1>时区设置为上海
#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2>运行hwclock 生成文件 /etc/adjtime
# hwclock --systohc
2)本地化
1>修改文件 locale.gen ,取消注释(大致设置语言,可理解为语言方向)
Tip: 1.将系统 locale 设置为 en_US.UTF-8 ,系统的 log 就会用英文显示,这样更容易判断和处理问题; 2.也可以设置为 en_GB.UTF-8 或 en_SG.UTF-8,附带以下优点: 1.进入桌面环境后以 24 小时制显示时间; 2.LibreOffice 等办公软件的纸张尺寸会默认为 A4 而非 Letter(US); 可尽量避免不必要且可能造成处理麻烦的英制单位。
# vim /etc/locale.gen
#/etc/locale.gen en_US.UTF-8 UTF-8
2>接着执行 locale-gen 以生成 locale 讯息(明确规定地域、货币、时区日期的格式、字符排列方式和其他本地化标准等等)
$ locale-gen
3>创建 locale.conf 并编辑 LANG 这一 变量
# vim /etc/locale.conf
#/etc/locale.conf LANG=en_US.UTF-8
Tip: 将系统 locale 设置为 en_US.UTF-8,系统的 Log 就会用英文显示,这样更容易问题的判断和处理。用户可以设置自己的 locale,详情参阅 Locale 或 Locale_(简体中文)#设置 locale。
警告: 不推荐在此设置任何中文 locale,会导致 tty 乱码。
4>使用默认键盘设置即可
另外,如果你需要修改 #键盘布局,并想让这个设置持续生效,编辑 vconsole.conf(5),例如:
# vim /etc/vconsole.conf
#/etc/vconsole.conf KEYMAP=de-latin1
5>网络配置
4-创建hostname文件
Tip: 文件内容为自定义的本地计算机名称
# vim /etc/hostname
#/etc/hostname 自定义的名称
2-添加对应的信息到 hosts(5):
Tip: 如果系统有一个永久的 IP 地址,请使用这个永久的 IP 地址而不是 127.0.1.1
# vim /etc/hosts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 ::1 localhost 127.0.1.1 上个步骤自定义的名称.localdomain myhostname
3)设置用户
1> 设置root密码
# passwd #之后设置你的root密码
2>设置普通用户
1-创建一个普通用户
新安装的系统只有一个超级用户,即 root。使用 root 进行日常操作是不安全的。应当创建普通用户进行日常操作,仅在管理系统时使用 root。不要在服务器上给 root 开放SSH登录权限。普通用户的创建方法请参阅 用户和用户组。 用户和用户组是GNU/Linux 权限控制机制的基础。管理员通过调整用户组的成员、所有者,可以控制用户使用系统资源。
以典型的桌面系统为例,添加一个名为 archie 的用户,并使用 bash 作为登录 shell:
# useradd -m -G wheel -s /bin/bash archie
2-设置密码
# passwd [用户名]
3-用户权限的提升
使用 su 命令可以方便的切换用户,而sudo命令则是更为简单的选择。默认配置时,su 将改用 root 用户登录 shell,而 sudo 会给单个命令临时的超级用户权限。
1.安装sudo
# pacman -S sudo
2.修改文件 /etc/sudoers 内容,更改权限
# vim /etc/sudoers
#/etc/sudoers root ALL=(ALL) ALL archie ALL=(ALL) ALL
Ⅵ.安装引导程序
1)安装grub
Tip: “GRUB”是启动引导器
# pacman -S grub
2)安装 efibootmgr
Tip: “efibootmgr”被 GRUB 脚本用来将启动项写入 NVRAM
# pacman -S efibootmgr
3)安装
Tip: 然后按照下列步骤安装 GRUB: 1.挂载 EFI 系统分区,在本节之后的内容里,把 esp 替换成挂载点。 2.选择一个启动引导器标识,这里叫做 GRUB。这将在 esp/EFI/ 中创建一个与标识同名的目录来储存 EFI 二进制文件,而且这个名字还会在 UEFI 启动菜单中表示 GRUB 启动项。 3.执行下面的命令来将 GRUB EFI 应用 grubx64.efi 安装到 esp/EFI/GRUB/,并将其模块安装到 /boot/grub/x86_64-efi/。
#
3)下载微码(处理器制造商发布处理器微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新。)
1>intel
$ pacman -S intel-ucode
2>amd
$ pacman -S amd-ucode
3>设置微码更新
自动方法: grub-mkconfig将自动检测微码更新并适当配置GRUB。 安装微代码软件包后,重新生成GRUB配置以通过运行以下命令激活加载微代码更新: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13.安装完成
0)安装 dhcpcd联网
$ pacman -S dhcpcd
1)退出chroot环境
$ exit
2)卸载被挂载的分区
$ umount -R /mnt/arch
$ umount -R /mnt/boot
3)重启设备
$ reboot
D.安装完成后的工作
1.可能需要创建一个普通用户(非root用户)
2.可能需要安装中文字体(不安装也可使用英文字体)
3.可能需要安装一个桌面环境(i3wm,awesome,gnome,kde,deepin…)
4.其它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