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符是用来计算数据的符号。数据可以是常量,也可以是变量。被运算符操作的数我们称为操作数。
算术运算符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将操作数参与数学计算,具体使用看下图:
运算符
运算规则
范例
结果
+
正号
+3
3
+
加
2+3
5
+
连接字符串
“中”+“国”
“中国”
-
负号
int a=3;-a
-3
-
减
3-1
2
*
乘
2*3
6
/
除
5/2
2
%
取模
5%2
1
++
自增
int a=1;a++/++a
2
--
自减
int b=3;a--/--a
2
我们在使用算术运算符时,记得要注意下列事项:
l 加法运算符在连接字符串时要注意,只有直接与字符串相加才会转成字符串。
l 除法“/”当两边为整数时,取整数部分,舍余数。当其中一边为浮点型时,按正常规则相除。
l “%”为整除取余符号,小数取余没有意义。结果符号与被取余符号相同。
l 整数做被除数,0不能做除数,否则报错。
代码演示
/*
* 算术运算符
*/
public class Operator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常量使用算数运算符
*/
System.out.println(10+20);
/*
* 变量使用算数运算符
*/
int x = 10;
int y = 20;
//"+"作为加法运算使用
int z = x + y;
//"+"作为连接字符串使用
System.out.println("x="+x);
System.out.println("y="+y);
System.out.println("z="+z);
}
}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1 运行结果
算数运算符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这里进行一些补充。
在一般情况下,算数运算符不会改变参与计算的变量值。而是在原有变量值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出新的值。但是有些操作符会改变参与计算的变量的值,比如++,--。
我们来看一段代码:
int a = 3;
int b = 3;
a++;
b--;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上面代码的输出结果a值为4,b值为2;
这说明a的原有值发生了改变,在原有值的基础上自增1;b的原有值也发生了改变,在原有值的基础上自减1;
l ++运算符,会在原有值的基础上自增1;
l --运算符,会在原有值的基础上自减1。
我们再看一段代码:
int a = 3;
int b = 3;
++a;
--b;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上面代码的输出结果a值为4,b值为2;
这说明++,--运算符单独使用,不参与运算操作时,运算符前后位置导致的运算结果是一致的。
接下来,介绍下++,--运算符参与运算操作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来看一段代码:
int a = 3;
int b;
b = a++ + 10;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上面代码的输出结果a值为4,b值为13;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了,当++,--运算符参与运算操作时,后置++,--的作用:
l ++,--运算符后置时,先使用变量a原有值参与运算操作,运算操作完成后,变量a的值自增1或者自减1;
再介绍下++,--运算符前置时,参与运算操作的变化,我们来看一段代码:
int a = 3;
int b;
b = ++a + 10;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上面代码的输出结果a值为4,b值为14;
这里我强调一下,当++,--运算符参与运算操作时,前置++,--的作用:
l ++,--运算符前置时,先将变量a的值自增1或者自减1,然后使用更新后的新值参与运算操作。
我们来学习一下赋值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就是为变量赋值的符号,赋值运算符的使用看下图:
运算符
运算规则
范例
结果
=
赋值
int a=2
2
+=
加后赋值
int a=2,a+=2,(a=a+2)
4
-=
减后赋值
int a=2,a-=2
(a=a-2)
0
*=
乘后赋值
int a=2,a*=2
(a=a*2)
4
/=
整除后赋值
int a=2,a/=2
1
%=
取模后赋值
int a=2,a%=2
0
注意:诸如+=这样形式的赋值运算符,会将结果自动强转成等号左边的数据类型。
写一个代码,我们看一下赋值运算符的使用
/*
* 赋值运算符
* +=, -=, *=, /=, %= :
* 上面的运算符作用:将等号左右两边计算,会将结果自动强转成等号左边的数据类型,再赋值给等号左边的
* 注意:赋值运算符左边必须是变量
*/
public class Operator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yte x = 10;
x += 20;// 相当于 x = (byte)(x+20);
System.out.println(x);
}
}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2 运行结果
比较运算符,又叫关系运算符,它是用来判断两个操作数的大小关系及是否相等关系的,结果是布尔值true或者false。
运算符
运算规则
范例
结果
==
相等于
4==3
False
!=
不等于
4!=3
True
<
小于
4<3
False
>
大于
4>3
True
<=
小于等于
4<=3
False
>=
大于等于
4>=3
True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
l 赋值运算符的 = 符号与比较运算符的 == 符号是有区别的,如下:
n 赋值运算符的 = 符号,是用来将 = 符号右边的值,赋值给 = 符号左边的变量;
n 比较运算符的 == 符号,是用来判断 == 符号 左右变量的值是否相等的。
我们通过下面的一段代码,我们演示一下这个注意事项:
int a = 3;
int b = 4;
System.out.println( a=b );
System.out.println( a==b );
上面代码输出的结果第一个值为4,第二个值为true。
逻辑运算符,它是用于布尔值进行运算的,运算的最终结果为布尔值true或false。
运算符
运算规则
范例
结果
&
与
false&true
False
|
或
false|true
True
^
异或
true^flase
True
!
非
!true
Flase
&&
短路与
false&&true
False
||
短路或
false||true
True
看完图后,我们来看一下逻辑运算符的常规使用方式:
l 逻辑运算符通常连接两个其他表达式计算后的布尔值结果
l 当使用短路与或者短路或时,只要能判断出结果则后边的部分就不再判断。
我们通过代码演示一下:
boolean b = 100>10;
boolean b2 = false;
System.out.println(b&&b2); // 打印结果为 false
System.out.println(b||b2); //打印结果为 true
System.out.println(!b2); //打印结果为 true
System.out.println(b && 100>10); //打印结果为 true,本行结果的计算方式稍后讲解运算符优先级时解答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运算符的结果规律吧:
l 短路与&&:参与运算的两边数据,有false,则运算结果为false;
l 短路或||:参与运算的两边数据,有true,则运算结果为true;
l 逻辑非! : 参与运算的数据,原先是true则变成false,原先是false则变成true。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三元运算符与之前的运算符不同。之前学习的均为一元或者二元运算符。元即参与运算的数据。
l格式:
(条件表达式)?表达式1:表达式2;
表达式:通俗的说,即通过使用运算符将操作数联系起来的式子,例如:
n 3+2,使用算数运算符将操作数联系起来,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算数表达式。
n 3>2,使用比较运算符(也称为条件运算符)将操作数联系起来,这种情况,我们称为条件表达式。
n 其他表达式,不再一一举例。
三元运算符运算规则:
先判断条件表达式的值,若为true,运算结果为表达式1;若为false,运算结果为表达式2。
通过代码演示,我们来学习下三元运算符的使用:
方式一:
System.out.println( 3>2 ? “正确” : “错误” );
// 三元运算符运算后的结果为true,运算结果为表达式1的值“正确”,然后将结果“正确”,在控制台输出打印
方式二:
int a = 3;
int b = 4;
String result = (a==b) ? “相等” : “不相等”;
//三元运算符运算后的结果为false,运算结果为表达式2的值“不相等”,然后将结果赋值给了变量result
方式三:
int n = (3>2 && 4>6) ? 100 : 200;
//三元运算符运算后的结果为false,运算结果为表达式2的值200,然后将结果200赋值给了变量n
在学习运算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多个运算符一起使用的时候,容易出现不清晰先后运算顺序的问题,那么,在这里,我们来学习下,运算符之间的运算优先级。
下图是每种运算符的优先级,按照运算先后顺序排序(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优先级
描述
运算符
1
括号
()、[]
2
正负号
+、-
3
自增自减,非
++、--、!
4
乘除,取余
*、/、%
5
加减
+、-
6
移位运算
<<、>>、>>>
7
大小关系
>、>=、<、<=
8
相等关系
==、!=
9
按位与
&
10
按位异或
^
11
按位或
|
12
逻辑与
&&
13
逻辑或
||
14
条件运算
?:
15
赋值运算
=、+=、-=、*=、/=、%=
16
位赋值运算
&=、|=、<<=、>>=、>>>=
优先级顺序看完了,我们来通过代码,加强一下:
int n = 3>4 ? 100 : 200;
这行的代码运算执行顺序我们来写一下:
1.执行 3>4操作,得到布尔类型false的结果
2.通过结果false,将对应的表达式2的结果200,作为运算的最终结果
3.把200 赋值给变量n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比较复杂的代码:
int a = 5;
int b = 3;
int c = 1;
int n2 = (a>b && b>c) ? (c++) : (++c);
这段代码运算执行顺序我们也写一下:
1.小括号优先级高,我们先运算第一组小括号中的代码
1.1. 比较运算符”>” 优先级大于 逻辑运算符”&&”
n 先执行 a>b,得到结果true;
n 再执行 b>c,得到结果true;
n 最后执行 a>b的结果 && b>c的结果,即 true && true, 结果为true
2.三元运算符中的条件判断结果为true,返回表达式1的结果 c++
n 先将变量c的原有值赋值给变量n2,即n2值为1;
n 再将变量c的值自增1,更新为2。
运算符我们学到这里就结束了,稍后在“趣味乐园”中,我们可以运用运算符进行练习。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aowc/p/106998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