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革命的发展,“不安全”的编程方式已逐渐成为编程代价高昂的主因之一。
初始化和清理正是涉及安全的两个问题。许多C程序的错误都源于程序员忘记初始化变量。特别是在使用程序库时,如果用户不知道如何初始化库的构件(或者是用户必须进行初始化的其他东西),更是如此。清理也是一个特殊问题,当使用完一个元素时,它对你也就不会有什么影响了,所以很容易把它忘记。这样一来,这个元素占用的资源就会一直得不到释放,结果是资源(尤其是内存)用尽。
C++引入了构造器的概念。这是一个在创建对象时被自动调用的特殊方法。Java中也采用了构造器,并额外提供了“垃圾回收器”。对于不再使用的内存资源,垃圾回收器能自动将其释放。
1、用构造器确保初始化(构造方法)
可以假想为编写的每个类都定义一个initialize()方法。该方法的名称提醒你在使用其对象之前,应首先调用initialize()。然而,这同时意味着用户必须记得自己去调用此方法。在Java中,通过提供构造器,类的设计者可确保每个对象都会得到初始化。创建对象时,如果其类具有构造器,java就会在用户有能力操作对象之前自动调用相应的构造器,从而保证了初始化的进行。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命名这个方法。有两个问题:第一,所取的任何名字都可能与类的某个成员名称相冲突;第二,调用构造器是编译器的责任,所以必须让编译器知道应该调用哪个方法。C++语言中采用的解决方案看来最简单且更符合逻辑,所以在java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案:即构造器采用与类相同的名称。
请注意,由于构造器的名称必须与类名完全相同,所以“每个方法首字母小写”的编码风格并不适用于构造器。
不接受任何参数的构造器叫做默认构造器,Java文档中通常使用术语无参构造器。和其他方法一样,构造器也能带有形式参数,以便指定如何创建对象。
有了构造器形式参数,就可以在初始化对象时提供实际参数。
构造器有助于减少错误,并使代码更易于阅读。从概念上讲,“初始化”与“创建”是彼此独立的,然而在上面的代码中,你却找不到对initialize()方法的明确调用。在java中,“初始化”与“创建”捆绑在一起,两者不能分离。
构造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方法,因为它没有返回值。这与返回值为空(void)明显不同。对于空返回值,尽管方法本身不会自动返回什么,但仍可选择让它返回别的东西。构造器则不会返回任何东西,你别无选择(new 表达式确实返回了对新建对象的引用,但构造器本身并没有任何返回值)。假如构造器具有返回值,并且允许人们自行选择返回类型,那么势必得让编译器知道该如何处理此返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