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链路层

it2022-05-05  159

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这一层其实很特殊,因为数据链路层由两个子层组成:逻辑链路层(LLC)、媒体访问层(MAC) 1、MAC子层 目的:完成发送方占用信道的问题 任务:将上层传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接收时进行相反的过程,将帧拆卸)            实现和维护MAC协议    比特差错检测 (1)占用信道的方法 争用Contention:以太网采用的方法 令牌Token passing:令牌环网采用的方法(被以太网取代) 轮询Polling(比如: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一点到多点通讯) (2)MAC子层寻址   我们都知道,在Internet网络上,可以说有一个唯一地址,那就是IP地址。其实我们更加熟悉的往往是域名,比如说:www.baidu.com,其实我们也是在和一个IP地址进行通信,只不过是前者更加好记一点罢了。那么,Internet是怎么知道这个IP地址的呢,其实是通过DNS来解析的。 而在数据链路层呢,是基于以太网的协议,里面用的根本地址是MAC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69334.htm)        那么我们可能会想,既然MAC地址是全球唯一的,那么,为什么不能用在Internet上呢? 原因很简单,在Internet上有好多的计算机,而以太网采用广播寻址,所以说,不可能用到网上。 2、LLC子层 目的:保证帧传送的完整性与无误性 任务:建立和释放LLC层的逻辑连接 提供与高层(网络层)的接口 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保证快速与慢速设备之间帧无误传输。方法:固定速率流量控制、窗口流量控制。   下面我想说一下以太网 IEEE802.3标准:以太网 媒体存取方式:争用 争用方式: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坚持方式:“1”坚持 编码方式:曼彻斯特编码 以太网CSMA/CD的缺点 注意:我想说一个交换机级联问题 一般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网络工程师,直接连接计算机,一般不会超过七个。 其实,交换机不同于集线器,也就是说它更智能一些,当一个数据到达的时候,它会停一会,如果级联的太多话,那么,延迟会很严重,可能出现网络问题。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jjm/archive/2012/03/02/23858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