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s-logging 仅仅对Log4j( 当然还包括其它LOG 实现) 作了一层包装,具体的日志输出还是在内部转交给身后的 Log4j 来处理,还有log4j会默认的去classes目录下去寻找log4j.properties 文件
http://laorer.javaeye.com/blog/177584
1、导入所有需的commongs-logging类: Java代码 import 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 import 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Factory; 如果愿意简化的话,还可以两行合为一行: Java代码 import org.apache.commons.logging. * ;
2、在自己的类中定义一个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类的私有静态类成员: Java代码 private static Log log = LogFactory.getLog(YouClassName. class ); 注意这里定义的是static成员,以避免产生多个实例。 LogFactory.getLog()方法的参数使用的是当前类的class,这是目前被普通认为的最好的方式。为什么不写作LogFactory.getLog(this.getClass())?因为static类成员访问不到this指针! 3、使用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类的成员方法输出日志信息: Java代码 log.debug( " 111 " ); log.info( " 222 " ); log.warn( " 333 " ); log.error( " 444 " ); log.fatal( " 555 " ); 这里的log,就是上面第二步中定义的类成员变量,其类型是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通过该类的成员方法,我们就可以将不同性质的日志信息输出到目的地(目的地是哪里?视配置可定,可能是stdout,也可能是文件,还可能是发送到邮件,甚至发送短信到手机……详见下文对log4j.properties的介绍): Java代码 1 debug() 输出“调试”级别的日志信息; 2 info() 输出“信息”级别的日志信息; 3 warn() 输出“警告”级别的日志信息; 4 error() 输出“错误”级别的日志信息; 5 fatal() 输出“致命错误”级别的日志信息; 根据不同的性质,日志信息通常被分成不同的级别,从低到高依次是: “调试(DEBUG)”“信息(INFO)”“警告(WARN)”“错误(ERROR)”“致命错误(FATAL)”。 为什么要把日志信息分成不同的级别呢?这实际上是方便我们更好的控制它。比如,通过Log4j的配置文件,我们可以设置“输出‘调试’及以上级别的日志信息”(即“调试”“信息”“警告”“错误”“致命错误”),这对项目开发人员可能是有用的;我们还可以设置“输出“警告”及以上级别的日志信息”(即“警告”“错误”“致命错误”),这对项目最终用户可能是有用的。 仅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大致得出结论:最常用的应该是debug()和info();而warn()、error()、 fatal()仅在相应事件发生后才使用。 从上面三个步骤可以看出,使用commons-logging的日志接口非常的简单,不需要记忆太多东西:仅仅用到了两个类Log, LogFactory,并且两个类的方法都非常少(后者只用到一个方法,前者经常用到的也只是上面第三步中列出的几个),同时参数又非常简单。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xiaojiang/p/65289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