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提供的查询缓存用于减轻查询压力,提高查询效率。
第一次发起查询,先去找缓存中是否有id为1的用户信息,如果没有,从数据库中查询用户信息。
得到用户信息,将用户信息存储到一级缓存中。
第二次发起查询用户id为1的用户信息,先去缓存中是否有id为1的用户信息,缓存中有,直接从缓存中获取用户信息。
Mybatis默认支持一级缓存,不需要在配置文件中配置。
如果SqlSession去执行commit操作(执行插入、更新、删除),清空SqlSession中的一级缓存,目的是为了让缓存中存储的是最新的信息,避免脏读。
SqlSession1去查询用户id为1的用户信息,查询到用户信息会将查询数据存储到二级缓存中。
SqlSession2去查询用户id为1的用户信息,去缓存中找是否存在数据,如果存在直接从缓存中取出数据。
二级缓存区域是根据mapper的namespace划分的,相同namespace的mapper查询数据放在同一个区域,如果使用mapper代理方法每个mapper的namespace都不同,此时可以理解为二级缓存区域是根据mapper划分。
每次查询会先从缓存区域找,如果找不到从数据库查询,查询到数据将数据写入缓存。
sqlSession执行insert、update、delete等操作commit提交后会清空缓存区域。
不同的SqlSession之间的缓存数据区域是互相不影响的。
Mybatis一级缓存的作用域是同一个SqlSession,在同一个sqlSession中两次执行相同的sql语句,第一次执行完毕会将数据库中查询的数据写到缓存(内存),第二次会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将不再从数据库查询,从而提高查询效率。当一个sqlSession结束后该sqlSession中的一级缓存也就不存在了。Mybatis默认开启一级缓存。
Mybatis二级缓存是多个SqlSession共享的,其作用域是mapper的同一个namespace,不同的sqlSession两次执行相同namespace下的sql语句且向sql中传递参数也相同即最终执行相同的sql语句,第一次执行完毕会将数据库中查询的数据写到缓存(内存),第二次会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将不再从数据库查询,从而提高查询效率。Mybatis默认没有开启二级缓存需要在setting全局参数中配置开启二级缓存。
一级缓存默认开启,二级缓存开启在mybatis-config里配置
<setting name="cacheEnabled" value="true"/>mybatis二级缓存对细粒度的数据级别的缓存实现不好,比如如下需求:对商品信息进行缓存,由于商品信息查询访问量大,但是要求用户每次都能查询最新的商品信息,此时如果使用mybatis的二级缓存就无法实现当一个商品变化时只刷新该商品的缓存信息而不刷新其它商品的信息,因为mybaits的二级缓存区域以mapper为单位划分,当一个商品信息变化会将所有商品信息的缓存数据全部清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业务层根据需求对数据有针对性缓存。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henloveslife/p/9538516.html